近日,2025 年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月在安徽合肥盛大啟幕,這場以“數字賦能,全民共享”為主題的數字盛會,以共享數字紅利為主旋律,奏響數字中國建設的鏗鏘強音,勾勒出全民暢享數字未來的絢麗圖景。
如今,數字時代的便利早已如細密春雨,浸潤生活的每個角落。指尖輕點,心儀好物即可送貨上門;視頻連線,異地辦公高效協同;云端課堂,知識學習打破時空界限。數字技術構建的生活范式,正重塑著每個人的日常體驗。
然而,在這便捷背后,數字素養的短板正悄然顯現,如同平靜海面下暗藏的暗礁。家族群里,“隔夜菜致癌”“手機輻射致白血病” 等謠言反復傳播;中學生沉迷短視頻,熬夜刷劇導致成績一落千丈;貪圖一時方便連接公共WiFi,銀行卡資金不翼而飛……這些真實案例時刻提醒我們,在享受數字紅利的同時,諸多難題亟待破解。
在“數字王國”里,如何實現安全自由地馳騁?
搭好“數字階梯”,讓全民輕松“上網”。數字技術的普惠價值,在于精準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。不同年齡、職業的人群,對數字技能的需求呈現出鮮明的層次差異:老年人渴望掌握手機支付、線上掛號等生活技能,讓出行辦事更便捷;職場人士亟需精通數據分析、辦公軟件高階功能,提升工作效率;青少年則需要培養編程思維與數字創造力,為未來發展奠基。上海市靜安區的“數字伙伴計劃”堪稱典范,社區“數字課堂”中,志愿者手把手教學,助力社區老人從“數字旁觀者”轉變為“智慧生活家”;聯合科技企業為職場新人定制Python編程、新媒體運營課程,讓他們快速適應數字化辦公節奏;開設青少年數字創新工坊,激發探索數字世界的熱情。
擦亮“信息慧眼”,把好網絡“過濾網”。面對網絡世界的海量信息,傳統的說教式科普收效甚微。唯有將信息甄別能力的培養融入真實場景,通過沉浸式學習積累經驗,才能為信息筑起堅固的“過濾網”。深圳市南山區將“信息甄別”融入語文、綜合實踐課程,教師以“AI生成虛假新聞”“網紅產品夸大宣傳”為案例,組織學生分組溯源探究,課堂互動熱烈,參與率高達95%。微博平臺的“謠言粉碎機”專欄,邀請權威專家解讀熱點謠言,累計閱讀量突破32億次,成為公眾辨別信息的可靠“指南針”。
筑牢“安全盾牌”,守護網絡“避風港”。網絡安全是一項系統工程,涉及技術、法律、意識等多個層面,需要多方協同發力。五蓮縣公安局“反詐女警008”宣講團另辟蹊徑,在夜市“果汁鋪”、廣場“套圈賽”等熱鬧場景中,用生動的案例演繹揭露詐騙套路,“防詐課”成功圈粉20多萬受眾,全縣電詐發案數持續下降。網絡安全需要政府、企業、社會組織與公眾攜手,將技術防護、法律約束與意識提升緊密結合。從家庭網絡安全教育到社區反詐宣傳,從企業數據加密到個人隱私保護,唯有織密安全防護網,才能讓數字生活安心無憂。
圖為“反詐女警008”宣講團在廣場與群眾互動
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月不僅是一個時間節點,更是全民邁向數字文明的嶄新起點。讓我們以“數字階梯”跨越技術障礙,以“信息慧眼”穿透信息迷霧,以“安全盾牌”守護網絡凈土,共同書寫數字時代的安全感、獲得感與幸福感!(他山之石)(圖片源自網絡)